买票抵扣被联合惩戒,看完这个案例赶紧收手!
日期:2018-10-26
10月19日上午,国家税务总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税务总局公布了几家企业因为税收违法被列入“黑名单”进行联合惩戒的案例,在这些案例中买发票抵扣的最多,处罚又最严重。我们一起看看这家企业买发票抵扣后,现在怎样了......
【案例描述】
某从事零部件生产销售的王某在前几年结识了一个生意场“朋友”,一来二去熟了之后,这位“朋友”神神秘秘地对王某暗示,自己这里可以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的金额和内容可以完全按照客户要求来开,只收5%的“点钱”(手续费),还说只要我们账目资金流做得好,不会被发现的,透露自己“有关系”,即使被发现,也不怕。王某经不住诱惑,从朋友那里多次购买了发票。王某起初还有些担心害怕,后来逐渐尝到了少缴税款的甜头,也就安慰自己,自己只是购买发票而已,又不是对外虚开发票,问题不大。
然而终于东窗事发,“朋友”对外虚开发票的行为被发现,税务机关顺藤摸瓜,找到了王某这个购票人。王某这才知道,让他人为自己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不符的发票,也属于虚开发票违法行为。
【案例处理】
该企业由于2014年~2015年间故意购买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税款,需要补税60余万元外,罚款60余万元,并被列入税收违法“黑名单”。不仅纳税等级被直接降到D级,也要接受联合惩戒。
这引发了一系列严重后果:
1、企业订单量下降一半。客户知晓该企业被列入“黑名单”后,信任度下降,不想再继续合作。
2、税务机关对其出口退税从严审核。加强纳税评估,严格审核其报送的各种资料。列入重点监控对象,提高监督检查频次。
3、其他部门进行联合惩戒。海关不予适用海关认证企业管理。财政局原计划安排给公司的资金支持也取消了,递交给工商部门的驰名、著名商标申请被否决了,连参评行业内的优秀企业都被取消了资格。
【案例启示】
任何一家企业都应守住发票“红线”。涉案企业只顾眼前利益,为少缴税款,购买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冲账”,抵扣税款。结果因小失大,除了需要补缴税款、滞纳金和罚款之外,企业名誉也受到影响,在生产经营诸多环节中还受到多部门联合惩戒。涉税违法,得不偿失。作为企业经营者,应算好这笔账,切莫抱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