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混乱引发税务风险,会计人员需谨慎
日期:2019-09-19
账务混乱不仅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也给会计人员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扰。首先,后期调账非常困难,尤其是新接手一家账务混乱的企业的情况下,简直不知道如何下手。其次,企业少缴税款,也会给会计人员带来风险,影响个人信用,甚至被拉入黑名单。因此,会计人员应当协助企业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保障制度的有效施行。同时,会计人员还需要借助审计思维,结合内控管理对企业的账务进行全方位的梳理。
今天,结合会员日常遇到的一些实务案例给大家总结了四项账务混乱涉税风险,同时列举四项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账务混乱涉税风险
1、研发支出账务混乱
会员: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研发过程中的支出全部费用化了,现在研发成功取得专利如何确认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
分析:自2018年起企业的研发支出加计扣除比例从50%提高到75%,足以看出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研发支出分为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其中:费用化部分当年就可以加计扣除,但是资本化部分需要计入无形资产通过摊销加计扣除。如果企业将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不仅仅使无形资产入账金额无法确定,还会导致当期少缴纳企业所得税。
风险:企业一开始没有区分费用化和资本化金额,后期想要调账也很难准确划分这两者的界限,若被税局查出,可能需要补缴税款和滞纳金,并处以罚款,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而且重新申报所得税报表,操作起来也有困难。因此,有研发支出的企业应该在一开始就规范账务处理,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要求和税法政策进行处理。
2、存货管理混乱
会员:公司在存货盘点时发现账实不符,差额高达好几百万,有什么风险?
分析:存货账实不符出现差额是因为存货已经销售,但是为了避税未确认收入,也未结转成本,已经销售的存货就一直存在于账面上。
风险:规范的做法是调整账务处理,补做收入和成本,但是企业需要补缴大量税款、滞纳金和罚款,不仅没有起到避税的效果,还得多交一大笔滞纳金和罚款,可谓得不偿失。
3、资金管理混乱
会员:公司销售一批货物,金额还比较大,得有上百万。老板自己偷偷地把款收了,让客户直接转账到他的个人账户上。有什么风险?
分析:企业公司账户与老板私人账户界限划分不清楚,销售货物时通过老板私人账户收款,以达到隐匿收入逃避税款缴纳的目的。老板认为,货款就是自己的钱,想进哪个账户就进哪个账户。
风险:正确的处理应当是让老板先把钱还给公司,把这笔应收账款填平,然后再以分红的名义将钱转给老板,但需要代扣20%的个税。实务中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还有的企业采购材料用员工的私人账户付款,发放工资用支付宝等。这种因资金管理制度混乱不堪,导致忽略某个环节税收,会无形中给企业带来风险。
4、收入确认混乱
会员:确认收入要看增值税发票开具时间,什么时候开票就什么时候确认收入,如果不开票就不确认收入了。
分析:这种观点无疑是错误的。收入确认在会计准则、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上规定都是不同的。如建筑工程服务,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都要求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而增值税的纳税义务时间是提供了建筑服务并收到款项或索取款项的凭据时,且提前开票的开票时纳税义务就发生了。
风险:如果企业因为没有发生增值税纳税义务而没有开具发票就不确认收入,会导致当年企业所得税少交,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二)财务管理内控制度
1、采购业务
采购业务涉及到采购计划的制定、确定供应商、验收和储存商品、支付款项和账务处理这几大业务模块。其中,支付款项和账务处理是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
作为企业会计,首先需要定期梳理往来账中的应付款项,检查是否有已经支付的款项未做账务处理,支付款项的原始凭证是否齐全,是否存在非公司账户支付款项的情形。其次需要梳理各采购业务中是否存在带信用期的赊购,如果有,要综合测算是否应该提前付款享受信用折扣,从财务管理的层面为企业节约资金成本,创造价值。
2、销售业务
销售环节涉及到签订销售合同、收取款项、开具发票、账务登记等工作内容。会计人员需要关注收入确认时点是否正确,开具的发票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已经按准则要求进行了会计处理,是否存在老板私人账户收款等情形。其中,收入确认时点需要区分会计准则、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分别进行处理;开具的发票商品编码、名称是否正确,金额、税率是否有误,是否存在违规操作等问题。
3、资金管理
资金是企业生存的命脉,尤其应当引起重视。会计人员应当协助公司管理层制定相关的资金管理内控制度。内控制度至少应当包括:
(1)不相容职务分离:登记现金日记账的员工与登记现金总账的员工不能是同一人;款项支付审批与执行不能是同一人;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全过程等。
(2)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审批人只能在授权范围内审批;重大支付业务应当集体决策审批。
(3)加强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现金盘点;梳理银行存款账户等。
4、人员管理
人力成本是企业成本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其中还涉及到社保的缴纳和个税的代扣代缴。会计人员需要重点梳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个税累计预扣法的计算和专项附加扣除政策:跟员工做好税率跳档导致每月个税不同的解释工作;提醒员工正确填写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2)社保是否全员参保:2019年很多地区的社保已经移交税务征收,未来社保、个税、企税联合比对肯定会施行。对于企业雇员,一定要注意按规定申报社保。
(3)支付非雇员劳务报酬是否代扣了个税,是否取得发票。
(4)是否存在分多次发工资、让员工找票报销、虚增人员信息分解个税税基等非法避税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