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徒“玩”虚开,这“把”输大了
日期:2019-10-21
某省中南部,林业不发达,出口没优势,而就在这个地方,一家主要经营皮革制品及出口家具的企业快速崛起。但该企业成立后,成长异常,跃然进入稽查视线。
【案件起因】
某家名为JP公司的企业,注册资本只有53万元,成立不到3年,年销售收入近3000万元,但其年度税负仅1.21%,明显低于行业平均税负3%的水平。这些异常引起主管税务机关风险分析人员的注意。
带着疑问,税务检查人员来到JP公司。仅通过观察企业规模:简陋的厂房、几名员工、两套家具样品等,税务人员内心已然确定该公司有虚开发票行为。因为该公司实地检查场地与纳税申报理应匹配的“大”规模很不相符。
【案件稽查】
1、查看账簿,发现银行回单印章有假
仔细检查JP公司的账簿凭证资料,检查人员注意到一个细节:该公司每张银行回单上的印章都非常清晰。而在实际中,由于银行工作人员每天要给大量回单盖章,难以每次都蘸印泥,通常盖上的印章都很浅且模糊。检查人员心中猜测:该公司银行回单上的印章清晰,会不会是其自行盖章,银行流水有假?
通过深入检查,检查人员发现JP公司的财务数据漏洞百出:购进量与采伐证不匹配,企业收购原木43157立方米,而能提供的采伐证仅1296立方米;产量与物耗不匹配,折算下来,其木柜、木桌、木椅等产品平均每件耗原木1.484立方米,明显超出小件家具的通常耗材量;产量与委托油漆加工合同不匹配,该公司无油漆加工车间,委托油漆加工合同6笔共1.74万件,而账簿反映该公司成品有2.9万多件。
2、调查取证,揭开JP公司虚开真相
综合分析案情后,检查人员多方调查取证。走访账簿上记载的6个收购对象,检查人员得到的结果是:除有1人表明曾向JP公司销售少量木材外,其余5人均否认有向JP公司销售原木的行为。在调查期间,一家委托油漆加工企业还向检查人员出具了“从未承担过JP公司委托油漆加工业务”的书面证词。
在对JP公司银行存款账户调查取证时,检查人员发现该公司每收到一笔汇入款项,很快就转入鄢某或余某的个人账户,鄢某的个人账户资金也流入余某的账户,余某是与JP公司有购销关系的某商贸公司的业务员。所获证据表明,JP公司以出口家具为名,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之实。
3、税警联合,主要嫌疑人全部被抓
检查人员锁定了充分证据,但案件主要嫌疑人鄢某逃跑。该市税务部门立即请求公安部门协助,鄢某很快被列入追逃名单。
经调查取证和公安询问笔录证实,鄢某曾是该市某乡镇的干部,退职后染上赌瘾,欠下高额赌债,于是找到JP公司控制人魏某,商定由魏某提供场地、厂房和设备,鄢某以JP公司的名义对外虚开发票,每月给魏某2万元好处费。
截至案发,鄢某、魏某等人以JP公司的名义先后向某工贸公司、某商贸公司等7家单位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共415份,金额3172万元,税额539万元,鄢某等通过个人账户获得赃款150万元。
【案件处理】
经查明,主要嫌疑人鄢某等人涉嫌为他人大肆虚开增值税发票,造成了国家税款的重大损失。截至目前,JP公司股东魏某、会计刘某相继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案例启示】
当前,虽然虚开增值税发票违法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越来越隐蔽,但税务人员在稽查过程中善于跳出查账取证的局限,放宽视野,从细节寻找破绽,并及时寻求公安和检察部门的支持,最终摸清违法事实。因此,任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都无异于以身试法,作茧自傅,甚至身陷囹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