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游协查常态化,云平台比对秒查虚开!
日期:2019-12-12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大连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打了一个漂亮仗:在对大连X公司检查的过程中,除了确定该企业涉嫌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票外,还利用税务总局“云平台系统”挖掘出另一起涉嫌接受虚开发票行为......
【案件起因】
几个月前,大连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收到广西、福建等地稽查部门发来的协查确认虚开函、已证实虚开通知单。函中表明,大连X公司涉嫌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该局迅速展开立案检查。
【案件稽查】
1. 上下游协查发现新情况
检查人员首先通过金税三期系统及发票风险防控子系统搜集了X公司的主要财务数据。梳理有关信息后,检查人员到企业实地检查询问,了解协查函涉及发票对应的交易情况。经查,X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宠物食品销售,通过广西、福建等地的代理商购买,利用电商平台Q公司进行零售,进货时上游代理商向其开具发票。一系列证据表明,X公司的确涉嫌从协查函提及企业处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但检查人员没有就此止步,该公司很可能还存在接受其他企业虚开发票的问题,于是对X公司上游企业的开票情况展开深入核查。
利用发票风险防控子系统,检查人员导出X公司的抵扣发票物品明细信息,发现其中有几家公司的名称与检查组收到的协查函涉案企业的名称重合率极高。然而,当检查人员查询协查函外的几家开票额度较高的上游企业时,发现它们均在外地,核心征管系统无法满足进一步的查询需求。若同时给多地发函,时效性较差,效率较低。下一步该如何是好呢?
2. 云平台速查异地可疑企业信息
打破惯性思维,检查人员想到了具有分析发票流向和查询纳税人信息功能的税务总局云平台。
这是一个对企业全面涉税信息整合、共享的数据应用系统。登录该系统搜索,检查人员很快就查到了目标企业的存续时间、商品销售、开具发票等信息。经过查询,检查人员发现,在开票额较大的几家企业中,部分已被主管税务机关认定为失控发票,已要求企业自行转出处理。最终,检查人员锁定了G公司。查询信息显示,曾大额向X公司开票的G公司成立于2017年11月,2018年1月即被认定为非正常户,存续时间极短,未认证抵扣进项,且其开具额度前五的发票上,货物名分别为煤、圆钢、花岗岩平石、轴承、花岗岩侧石,敏感货物销项占比较高,顶额开票比例占99.5%。这些情况均符合虚开企业的普遍特征。据此该局向G公司所属地S稽查局发出了疑问函,申请对G公司开展检查。
回函信息显示,G公司注册地址为虚假地址,基本账户为虚假账户,已被主管税务机关认定为非正常户。根据S稽查局开具的已证实虚开通知单及检查人员后续核实,大连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证实X公司从G公司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为虚开发票,造成X公司多抵扣进项税额10.17万元,多列支主营业务成本59.83万元。
【案件处理】
根据核查情况,大连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最终对X公司查补税款27.8万元。
【案例启示】
从稽查手段上看,上下游协查确认虚开发票事实已经成为稽查虚开发票链的常态手段,而税务总局“云平台”整合了企业涉税信息,可以进行发票流向分析、关联关系分析等,具有画像功能以及异地企业信息和购销信息查询功能,能直观勾勒出企业上下游购销关系,并可在关系图谱中进行在线分析,实现对异地纳税人基本信息的穿透查询,是上下游信息比对,筛选异常信息最有效的方式。
从稽查重点上看,敏感货物销项占比过高、顶额开票占比过高、上游企业为非正常户导致下游企业发票失控,是虚开发票明显的特征,必定会引起税局的稽查。
企业一定要远离预警指标红线,别抱侥幸,指标预警加总局“云平台”,异地虚开必被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