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 页 > 财税工具 > 税收法规 > 正文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内地和香港税收安排第二议定书及税务主管当局代表换函的通知

颁布时间:2008-06-25  发文字号:国税发〔2008〕7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2007年9月10日至11日,内地税务主管当局代表和香港税务主管当局代表在北京就《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安排》(以下简称《安排》)部分条款的理解及执行问题进行了磋商,磋商结果分别以第二议定书及主管当局代表换函的形式予以确认。近日双方已完成上述议定书生效所必需的法律程序,确认该第二议定书自2008年6月11日起生效。现将该第二议定书文本和双方税务主管当局代表于2007年9月11日的换函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安排第二议定书——
        2.关于执行《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安排》有关问题的函
        3.关于执行《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安排》有关问题的复函

                         
附件1
——
                          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

              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安排第二议定书
——
    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修订2006年8月21日在香港签订的《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安排》(以下简称《安排》),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取消《安排》第二条第三款(一)项的规定,用下列规定代替:——
  “(一)在内地:——
  1.个人所得税;——
  2.企业所得税。”——
                           第二条
    取消《安排》第四条第一款(一)项的规定,用下列规定代替:——
“(一)在内地,是指按照内地法律,由于住所、居所、成立地、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或者其他类似的标准,在内地负有纳税义务的人。但是,该用语不包括仅由于来源于内地的所得,在内地负有纳税义务的人;”
                           第三条
    取消《安排》第五条第三款(二)项中“六个月”的规定,用“一百八十三天”代替。——
                           第四条
  《安排》第十三条第四款及议定书第二条提及的公司财产不少于百分之五十由位于一方的不动产所组成,按以下规定执行:
在股份持有人转让公司股份之前三年内,该公司财产至少百分之五十曾经为不动产。
                           第五条
  取消《安排》第十三条第五款的规定,用下列规定代替:——
   “五、除第四款外,一方居民转让其在另一方居民公司资本中的股份或其他权利取得的收益,如果该收益人在转让行为前的十二个月内,曾经直接或间接参与该公司至少百分之二十五的资本,可以在该另一方征税。”
                           第六条
    本议定书应在各自履行必要的批准程序,互相书面通知后,自最后一方发出通知之日起生效。
——  


  下列代表,经正式授权,已在本议定书上签字为证。

 


  本议定书于2008年1月30日在北京签订,一式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写成。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力                           香港特别行政区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
              


附件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税务总局
国际税务司司长
王小平先生——
——
王小平司长:
——
  关于执行《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
                      安排》有关问题的函
——
    香港特别行政区税务局与国家税务总局于2007年9月10——11日在北京就《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安排》(简称《安排》)进行磋商,并达成下列共识:
    一、《安排》第十一条第三款所指的双方主管当局认同的机构:——
    在内地,指“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指“香港金融管理局”。——
    二、执行第二议定书第四条规定时,具体操作通常按每个纳税年度终了时的账面资料。但该项规定不影响《安排》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执行。——
    三、关于深圳湾口岸港方口岸区适用税务法律问题,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对深圳湾口岸港方口岸区实施管辖的决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自2007年7月1日起对该口岸港方口岸区依照香港法律实施管辖。——
    现特函以记录上述共识及请总局以回函方式确认。亦趁此机会多谢总局对有关问题的理解,配合及支持。

——

 


                             香港特别行政区税务局局长  刘麦懿明

——
                                 二零零七年九月十一日

附件3——

香港特别行政区税务局
刘麦懿明局长——

刘麦懿明局长:——

  关于执行《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
                       安排》有关问题的复函
——
2007年9月11日来函尽悉。现确认如下:
   “香港特别行政区税务局与国家税务总局于2007年9月10——11日在北京就《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安排》(简称《安排》)进行磋商,并达成下列共识:  ——
  一、《安排》第十一条第三款所指的双方主管当局认同的机构:——
    在内地,指“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指“香港金融管理局”。——
    二、执行第二议定书第四条规定时,具体操作通常按每个纳税年度终了时的账面数据。但该项规定不影响《安排》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执行。——
     三、关于深圳湾口岸港方口岸区适用税务法律问题,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对深圳湾口岸港方口岸区实施管辖的决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自2007年7月1日起对该口岸港方口岸区依照香港法律实施管辖。”——

    借此机会感谢香港特别行政区税务局对有关问题的理解,配合及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司长
                                  王小平
                            二零零七年九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