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 页 > 财税工具 > 税收法规 > 正文

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国家税务局、山西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增收节支工作力保全年财政收支平衡的紧急通知

颁布时间:1999-12-01  发文字号:晋财办[1999]62号

各地、市、县(区)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我省经济工作会议及中央1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全省国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但与此同时,全省财政经济运行中也暴露出一些突出的问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形势十分严峻。据统计,到10月底,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143.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2.67%,仅比上年同期增长1.27%,拉下一个多月的进度;全省共有38个县欠发公教人员工资,欠发金额达2.26亿元。   根据1-10月份全省经济发展和预算执行情况统计,今年全省财政收入将出现较大数额的短收,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极为困难。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我们正面临着分税制改革以来最为严峻、最为困难的财政形势,收入的急剧下降与支出的迅速增长形成了巨大的矛盾,已严重制约了全省财政经济的健康发展。   面对严峻的财政经济形势,为了确保当年财政收支平衡,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根据《预算法》的规定,省政府对今年省本级预算及时作出了调整,并经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查批准。各地市县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今年的财政收支做出准确的预测,完不成任务的要及早调整预算。这是当前应付困难、解决问题的基本而必要的措施之一。但仅仅做到这一步还不够,还要充分看到,预算调整之后财政收支的压力仍然很大,还必须按照"实事求是、千方百计"的原则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狠抓增收节支,确保调整后的各项收支任务的完成。否则,仍有可能出现新的不平衡。对此,全省各级财政、国税、地税部门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在今年最后一个月的时间里紧急行动起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克服困难,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增收节支保平衡,为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努力完成今年的预算调整任务。能否完成今年调整后的财政收入任务,不仅关系到各项重点支出的保障,而且直接影响到中央12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影响我省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影响我省跨世纪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也有可能使我省经过几年努力实现的基本平衡的财政再度出现赤字。   为此,各级财税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当前财税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既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又不能把困难看得过重而被困难所吓倒;既要看到完成收入任务的艰巨性,又要看到中央实施综合调控刺激经济增长带来的税收潜力;既要看到税收征管中存在不实的问题,还要看到征管不到位的问题;既要看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资金紧张带来的交税难问题,又要看到一些企业偷税、逃税、骗税、欠税的问题,从而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克服困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借“三讲”教育的强劲东风,奋战30天,努力完成全年的预算调整任务。   二、加强征管,依法治税,确保各项财政收入应收尽收。针对今年收入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各级财税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切实加大税收征管力度,严格依法治税,把该收的足额收上来,同时,在组织收入中要严格制止虚收探收,坚决杜绝组织收入过程中的弄虚作假行为,把财政收入搞扎实。要及时调整收入征管重点,加强税源大户、重点工程和个体私营等非国有企业的税收征管。要通过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的手段,努力清缴欠税。要继续清理取消违反规定的减免税、先征后返和即征即返,严厉打击偷税、逃税等税收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堵塞收入流失的漏洞,维护税收政策的统一性和严肃性,为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三、大力调整支出结构,强化预算约束,力保全年财政收支基本平衡。要认真贯彻国务院提出的“调整结构,确保重点,压缩一般,加强管理”的方针,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努力构建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把那些不应由财政负担的支出剥离出去;即使必保的支出也要分清门类,区别轻重缓急,根据需要和可能给予一定的压缩。同时要对各级行政事业性收费、预算外资金的支出计划作相应调整,压缩一般基建支出和购置、修缮费等支出。要强化预算约束管理,严格执行《预算法》,各级各部门都不得擅自设立增加支出的项目,不得自行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水平、随意改变预算资金的规定用途。从现在起,除贯彻落实中央12号文件和救灾支出外,各级一律不得再开任何减收增支的口子;预算未安排的支出,一律不办或缓办。同时,各级还要千方百计挤出资金,支持抗灾自救、解决欠发工教人员工资以及妥善安排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切实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做深、做细、做实。   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观念,坚决制止各种铺张浪费行为,严禁用公款进行高消费,严禁年终突击花钱,严禁乘机构改革之际滥发钱物,努力节省一切可以节省的财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重点支出更要厉行节约,坚决杜绝“重点支出重点浪费”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