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 页 > 财税工具 > 山西地税法规 > 正文
关于对临汾市地方税务局“两个转移”调查情况的通报--——
颁布时间:2000-01-25 发文字号:晋地税征发[2000]第2号
各地、市、县地方税务局、省局直属征收局:——
为进一步掌握基层的实际情况,省局于十月份组织调查组对临汾市地税局“两个转移”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表明,临汾市地税局每年都超额完成了税收任务,各项工作整体来讲比较好。但由于长期受单纯收入观念影响,“两个转移”和征管改革虽已起步但步伐比较慢,税务机关内部分权制衡的监督制约机制迟迟没有建立起来,造成了队伍管理偏松,征管基础薄弱,税收管理失控,漏洞较多等问题。从调查情况看,1998年5月18日后临汾市地税局两任领导,抓住突出问题进行治理整顿,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推进改革,加强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班子的凝聚力、队伍的战斗力明显增强,可以说调查发现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临汾市地税局的各项工作正逐步走向规范,管理水平正逐步提高。——
现将这次调查的报告印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要求,请认真贯彻执行。——
1、继续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各地要认真贯彻省局改革与管理的工作思路,以改革统揽全局,强化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分权制衡的监督制约机制,依法治税,从严治队,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全面提高征管水平。——
2、高度重视调查发现的问题。调查中发现临汾市的突出个性问题,全省其他地方也可能存在,特别是基层单位自筹资金搞建设的问题存在违纪违法的隐患,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各地有类似问题的要立即停止,对财产和款项进行清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办公条件的工作,局机关必须统一安排,严禁向纳税人伸手,用税权作交易。同时各级地税机关要加强干部的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干部严格执法的意识和守法的自觉性。——
3、切实加强税源管理,特别是欠税管理。全省交叉检查暴露出巨额的欠税数字,这次调查发现欠税问题仍非常严重,各级地税机关要切实加强欠税的管理,对旧欠要逐级澄清底子,查明原因,所有欠税都必须登记入帐并输入计算机,分所、分专管员制定清欠计划,落实责任,加强监控。同时,各地要在继续加强管户管理的基础上加大对重点税源户的监控力度,认真落实纳税申报和税款征收管理制度,规范纳税申报、严格缓缴税款的审批,严格加收滞纳金,保证实现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4、加大专业市场的管理力度。各地要规范各专业市场的管理,严格明确专业市场的管辖,必须做到逐户办理税务登记,县区局统一定额,进一步规范委托代征行为。——
临汾地区地税局要针对这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加强对临汾市地税局整改工作的督查,并举一反三,进一步推动全区的两个转移工作。临汾市局前一阶段的整改工作行动快、力度大,措施得力,效果明显,下一步的整改情况要继续及时向省局汇报。——
附件:关于对临汾市地方税务局“两个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
二OOO年元月二十五日
关于对临汾市地方税务局“两个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
1999年10月9日至10月23日,省局组织调查组对临汾市地税局机构组建以来“两个转移”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这次调查涉及该局内设科室、税务所共10个单位,涉及各类纳税人157户,专业市场11个,比较深入地了解了两个转移的工作情况。从调查情况看,临汾市地税局机构分设以来,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在组织收入方面,连续五年超额完成了各项税收任务,工商税收年平均增长22.6%。在管理方面,1998年以来管户清查力度明显加大,市区范围内管户情况较好,并基本实现了纳税人自行申报和集中征收。特别是1998年5 .18事件后,临汾地税局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了对该局工作的领导,使该局“两个转移”和征管改革步伐明显加快。目前,该局班子团结,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各项税收工作正在朝着制度化、规范化推进。同时,通过这次调查,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其中不少问题是历史原因形成的,与去年太原市迎泽区地税局的问题有共同之处,但也有一些突出的个性问题。概括起来讲,由于长期存在明显的单纯收入观念,治队、治税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延误了“两个转移”和征管改革的进程,税务机关内部分权制衡的监督制约机制迟迟没有建立起来,导致队伍管理偏松,征管基础薄弱,税收管理失控,漏洞较多。特别是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差距较大,而且发生的问题比较严重。对这次调查发现的问题,临汾地、市两级认识比较深刻,态度是积极的,其中有些问题在此次调查前已经发现并着手解决。特别是澄清欠税底子和财产登记两项工作,进展快、力度大,抓住了要害。因此可以说,存在的这些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目前临汾市局已经制定出整改方案,决心认真贯彻落实省局“管理与改革”的工作思路,积极深化改革,尽快解决这些问题。现将这次调查的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突出的个性问题——
1、欠税数额巨大,并严重失控,成为很大的税收隐患。——
截止9月底,市局通过计会上能够掌握的欠税只有600多万元,而此次调查前,市局进行过统计,各所上报的欠税高达8042万元,有7000多万元欠税掌握在税务所手中。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基层仍有842万元的欠税未向市局上报。临汾市1 999年工商税收任务为1.26亿元,而欠税高达8800多万,且严重失控。这不仅是税源管理的一大漏洞,而且成为很大的税收隐患。
2、助征员队伍庞大,素质低。——
至我们调查时,临汾市局共有助征员201人,占总人数的41.7%。由于市局没有具体的管理办法,助征员的录用、奖惩、辞退没有形成制度,进助征员成为送人情、照顾关系的重要方式,给经费管理、征管效率、执法规范性以及税务人员形象等带来了多方面的问题。第一,个人经费部分大幅度上升:1998年,全局个人经费支出达254.5万元,占机构经费支出总数502.5万元的50.65%,大大高于全省41%的平均水平,其中助征员支出就占到了三分之一;第二,素质低:从对集贸所的调查情况看,该所有助征员60人,占总人数的68.97%,我们对该所组织了考试,试题都是最基本的管理常识,但参加考试的58人中只有7人及格,平均分数只有29分,很多人对个体户定额管理的程序都不清楚,素质相当差。市局虽然在今年7月份开始对助征员进行清理,将助征员工资降为120元/月,试图通过降低工资减少人员,但除个别从事与征税无关的人员辞职外,大都不愿意离开。并且,如此低的收入,不仅违反劳动法,还有可能诱发以税谋私的行为发生。——
3、基层单位自筹资金搞建设,存在违法违纪的隐患。临汾市局的各征收单位自筹资金搞基本建设,机构分设至今,临汾市局共新建、改建、购置税务所10个,总投资694.8万元,而市局拨款只有54.6万元,仅占总投资额的7.86%,其余资金全部由税务所自行解决的办法进行,存在着违法违纪的隐患。
4、专业市场管理不规范,漏洞较多。——
调查的11个专业市场看,漏洞和问题很多。突出的问题,一是市局对专业市场的征管范围长期不研究调整,企业所和个体所分别管户的交叉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二是对专业市场税收实行的委托代征不规范,代征人权责不明确;三是实行委托代征后,税务机关只协商代征税款总额,对纳税户和代征人普遍放弃管理和监督。从而造成管户漏管、税负不公平、税票落实不到纳税户手中、以及代征人白条收税等问题。如百纺市场,分别由两个税务所管理,市场内共有业户176户,经我们检查就漏管95户,漏管率高达53.98%;在税负上,市场内同等规模的个体户户均月定额40元,而企业户只有0.63元,相差悬殊;还是这个市场 ,代征人用白条收税,税务机关只送给代征人定额完税证,究竟应征多少税、实际
征了多少税,并不去按户核对,从而形成税收管理隐患。——
(二)存在的共性问题——
1、征管改革不到位。——
突出的问题是:新的征管模式初步建立后,没有按照省局改革的要求合理配置征管职能,征管各部门、各环节权责混乱,税务机关内部分权制衡的监督制约机制未能建立起来;征管监控不力,特别是市局忽视了对基层征管工作的监控,忽视了抓征管基础工作和加强管理。从而导致改革与管理脱节,旧的管理模式被打破,新的机制又未能建立,使征管工作从整体上处于混乱和无序状态。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征管基础建设滞后,管理不规范,漏洞和问题较多。——
反映在管户管理方面:一是全市局、所、专管员三级管户机制不健全,更没有建立计算机动态管户监控,导致全局管户底子不清。从抽查集贸、建安、车管三个所的情况看,市局底册数为6512户,税务所的底册为5619户,局所相差893户。二是管户清漏工作不平衡,城乡结合部漏管问题明显存在。这次调查,我们在这些地区共检查业户87户,其中就漏管8户,漏管率9.2%。三是至今没有按照总局《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要求,建立对停歇业户、非正常户的管理规范,管户是否停业、是否属于非正常户基本上由专管员说了算,从而使管起来的户又发生漏管。在调查中,我们对集贸所此类管户随机抽查了两户,就发现有一户漏管。四是注销税务登记管理随意性大,税务所报什么就批什么,对清税情况、发票缴销情况市局普遍不把关,从而造成管户被随意注销,税收人为流失。——
在纳税申报管理方面:突出的问题是市局不监控,基层不管理。如市局办税服务厅,今年1——9月份未申报户共计3196户,零申报户共计2977户,平均每月有1/4的户不申报纳税,1/5的户为零申报。办税服务厅既不及时统计和向市局报告,也不向税务所和稽查部门传递情况,进行催报催缴和检查,从而使这部分纳税人逃避了纳税义务和税收监督,这是税源上不容忽视的一大漏洞。在调查中,我们随机对3户零申报户进行检查,就发现1户申报不实。如临汾地区电力科技开发中心,今年1——9月份本应缴纳地方各税18424.18元,但该户却每月都申报为无税。——
在税款征收管理方面:突出的问题是税款过渡户问题。调查发现,在稽查局、建安所、办税服务厅共设有三个税款过渡户,共性问题是人为积压税款。特别是稽查局,积压查补税款最长的达七个月之久,而且先后4次违规通过过渡户收取利息收入计3399元;同时,在过渡户大量存取现金,1999年1——9月份,共提取现金150多万元解缴入库,还发生将提取的现金暂时存入本局保险柜等问题。另外,在税款征收方式认定和管理上,也存在随意性较大问题 。如晋港家具有限公司,根本没有建帐,税务所却 将其认定为查帐征收,致使该企业1999年1——10月月均仅纳税31.44元,明显低于个体户的税负水平。——
在定额管理方面:市局至今未按省局要求收回定额管理权,仍然由税务所、专管员说了算。造成定额偏低、不按定额征税、人情定额等很多问题。从集贸所1——9月实际征收情况看,业户的户均月定额为172.19元,定额明显偏低。同时,征收环节没有定额资料,而是依据专管员签字的申报表征收,造成税款征收与定额管理脱节。调查中,我们对166户实行集中征收的业户9月份的征税情况进行抽查,就发现有5户未征税,23户未按定额征税。另外,还存在人情定额问题,如体育街布匹市场,该市场与其他市场都处于市区范围内,但户均月定额仅15.43元,明显低于平均水平。——
第二,管理职能划分不合理,工作相互制肘。——
新的征管模式框架初步建立后,至今未能按照省局改革的要求合理界定各部门、各环节权责,全局征管职能的配置明显扭曲。突出的问题是稽查局完全游离于全局征管工作之外,变相成为第二个征收机关。不仅弱化了稽查以查促管、以查促收、外反偷漏、内防不廉的职能,而且干扰了正常的管理秩序。从调查情况看,由于稽查局担负着收入和征收任务,主要精力没有放在查案、办案上,而是放到了抓收入上,从而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稽查力量配备不合理,该局共有干部48人,其中机关就有13人,占到了总人数的27%,大量的人员没有放到稽查上;二是稽查效率明显低下,今年1——9月,该局共查户350户,人均月查户只有1户,稽查覆盖面仅为3.07%,;三是由于审理机制不健全,对查出税收问题普遍不依法审理,从而出现了对所查税收问题的认定适用法律、法规错误,对查补的税款不规定限缴期限等等问题,而且对查出的税款,也是只补税,基本不处罚;四是与税务所争抢税源,甚至借税,调查中我们抽查了一个稽查小组的情况,1——9月就向税务所借税27万元。更为严重的是,今年1——9月稽查局共查出税款450万元,为调节收入进度,只入库359.2万元。
第三,公开办税差距较大。——
从调查集贸所办税情况看,1——9月份,对固定个体户只公开了纳税定额一项,其他项目都没有公开;该所管理的10个专业市场,除4个实行封闭管理的市场只公开纳税定额外,其他市场均未公开任何项目。——
第四,征管手段现代化步伐缓慢。——
该局征管手段现代化水平比较低,计算机配备远不适应改革和管理的需要。到今年9月底,全局共配备各类计算机30台,除建安所、集贸所、车管所有9台外,其余全部集中在办税服务厅和局机关,其他31个税务所和市局稽查局均没有计算机。突出的问题是计算机应用水平低,计算机对征管工作的监控功能远未能加以利用,使纳税申报、税款征收、行政处罚、欠税等管理失控。——
第五,征管力量配备不合理,征管效率明显偏低。——
该局人员配备上,一方面是机关超编:市局机关现有46人,占全局干部职工总数的16.37%,超编22人;而另一方面是基层人浮于事,征管效率偏低,管理质量不高。从调查情况看,市区内的6个企业所,在今年9月份助征员清理调整前共有人员119人,按管户1463户计算,人均管户12户;调整后现有人员59人,人均管户也只有25户,工作量很小,但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2、发票管理不规范,存在税收漏洞。——
突出的问题是市局放弃了对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发票的管理权。从对车管所代开公路货票的调查情况看,一方面管理台帐不完善,一方面征收人员根据开票金额的大小随意调整征收率,税务所不查核,市局也从未进行过检查。该局对建筑业票采取由建安所管理的办法,其他税务所特别是全市26个农村所均无管理权,导致全市26个乡镇、500多个自然村的建筑业税收无人管理。根据我们在税务所的调查测算,流失税款至少在100万元以上。另外,饮食业税收管理长期不执行省局规定,供票环节不征税,税款流失严重,1999年1月份才开始执行供票环节征税的办法至9月底,征收饮食业税收237.4万元,绝对额增加92.8万
元,同比增长64.2%。——
3、执法不规范。——
在税收执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执法不规范,随意性很大。除前面提到稽查局的问题外,在管理方面问题也不少。主要问题:一是对逾期纳税户普遍不加收滞纳金。从调查情况看,市局办税服务厅1——9月份逾期纳税户346户,应加收滞纳金25.24万元,实际只加收33户,加收滞纳金6.81万元。集贸所4月份逾期纳税的272户,全部没有加收滞纳金。——
二是对逾期纳税户普遍不处罚。从市局办税服务厅情况看,1——9月份共有逾期申报户338户,而处罚的只有20户,罚款只有2500元。——
三是普遍不执行法定程序。按规定,对企业纳税人逾期申报的处罚必须由县级税务机关决定,而以上罚款,却全部由税务所或办税服务厅直接作出。同时,纳税申报的催报、税款的催缴也普遍不依法进行,不执行法定程序,不使用规范文书,从而出现了大量的纳税户不申报纳税和形成巨额欠税。——
二、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临汾市地税局存在的以上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单纯收入观念严重。——
该局从组建以来,特别是在1998年5.18事件以前,当时的主管领导存在明显的单纯收入观念,“完成任务一好百好”。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局长只抓所长,所长只抓收入并只对局长一人负责”的工作格局。正常的工作秩序无法坚持,管理和执法规范被打破。正是在这种工作格局之下,局领导班子的整体力量和各业务科室职能作用被明显忽视,工作积极性受到了严重挫伤。从而使得各项征管制度无法有效落实,对基层征管的监控明显受阻,征管职能扭曲的问题迟迟得不到纠正。这是造成该局征管基础薄弱,税收管理混乱,稽查职能弱化,特别是税务所长权力过大又没有监督制约的主要原因;——
2、法制观念淡薄。——
长期以来,该局当时的主要领导法制观念淡薄,明显忽视了法制教育,忽视了守法和执法,使基层广大干部的法制观念长期得不到提高。同时,又不能很好地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对管理、改革、基建等重大问题很少开会研究,集体决策。这是导致管理、执法、基层设施建设中发生诸多严重问题的主要原因。——
3、忽视了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没有规划、没有监控考核、没有竞争激励机制;环节干部队伍庞大,达102人,占干部职工总数的36.3%,也没有专门的管理制度。特别是没有把学习、培训和选人用人结合起来,没有把治队和治税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干部整体素质偏低,工作中发生各种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在调查中,我们对稽查局的六个稽查队长进行了简单的业务考试,其中只有1人及格,平均分只有49分,最低的只有30分,业务素质明显偏低 。同时,对工作中各种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也长期不进行监督。如南城所的一个副所长,共管户9户,工作量很小,但管理质量却很差。——
三、意见和建议——
5.18事件后,临汾市局的两任新领导推进改革、加强管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班子的凝聚力增强,队伍的战斗力得到很大提高。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了促进该局加快整改,并进一步推动全省工作,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贯彻落实省局改革与管理的基本思路,全面深化各项税收改革。——
深刻分析去年和今年调查发现的问题,一个共性的原因:就是没有认真贯彻省局改革的要求,深化各项税收改革特别是征管改革,并通过改革落实各项制度,建立健全机制,把改革与管理、治队与治税有机结合起来。为了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建议:第一,在全省进一步明确省局“两个转移”的总体要求和管理与改革的基本思路,统一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思想认识,以改革统揽全局,全面推动工作;第二,全面推进征管改革。尽快制定全省进一步深化征管改革的意见,明确目标、措施和要求,建立省、市、县三级责任制;第三,加强各项配套改革,特别是要加快干部管理制度、用人制度改革 ,广泛推行、竞聘上岗,岗位轮换,建立县处级(含)以下领导末位淘汰制度;第四,引进质量管理意识,以国家局十率指标为基础,全面加强对各项改革和征管质量的监督、考核,从明年开始,省局对各地的改革和征管质量要 实行定期检查制度。——
2、自筹资金搞建设存在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机构分设几年来,全省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步子比较快。在全省基建任务大、时间紧、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自筹资金搞建设本是一条可行的办法。但税务机关作为国家的执法机关,建设中筹集资金必须把握一个界限,不能利用职权拿税做交易,这一问题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我们建议:第一,在全省组织一次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清理整顿工作,发现的问题要马上纠正;第二,在全系统开展法制教育,增强干部的法制观念,提高干部守法的自觉性,违法的事情坚决不能做。——
3、全面加强欠税管理。——
通过去年和今年的调查以及全省税收交叉检查,发现欠税管理失控,已经成为税源管理的一个突出问题,成为滋生腐败和产生各种问题的决口,潜在着很大的隐患。加强欠税管理已刻不容缓。而深刻剖析其原因,主要是不落实制度、不建立机制、监控不力。因此,必须从制度上、机制上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我们建议,第一,立即在全省开展一次彻底清理欠税工作,澄清底子,查明原因,登记造册,对弄虚作假、瞒报欠税的,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第二,要逐级制定清欠计划,落实责任,并加强监控;第三,认真落实纳税申报管理制度,建立以计算机动态管户为基础的 实现税金监控机制,全面加强对纳税申报的监控;第四,结合深化改革,明确征管各部门、各环节的权责,理顺纳税申报、延期申报、查补税款管理程序,规范纳税申报全过程的管理。——
4、对助征员进行全面清理。——
根据全省助征员的现状,必须进行清理整顿,对清理难度大的地方可先全部清退,再择优选用少量人员。助征员的录用可以考虑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少量择优录用。在目前收入任务压力大、管理难度比较大,特别是农村税务所管理范围大、税源分散、征管手段落后的情况下,有必要录用一定数量的助征人员,但应通过考试等方式择优录用,录用人员比例由省局统一确定;第二,照顾子女。助征员的录用要考虑照顾系统子弟就业等因素,但必须坚持择优原则,不能降低标准;第三,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并与业务素质、工作实绩挂钩;第四,不能直接执法。明确工作范围,助征员不能直接执法,只能参与与执法相关的工作,如催报催缴、清理漏管户、送达文书等;第五,加强日常管理和考核。建立助征员管理制度,加强考核和监督,对出现问题的要严肃处理,工作不称职、有违纪违法问题的要坚决清退,且永不录用,以使他们珍惜岗位,自我约束。——
5、加强专业市场的管理。——
专业市场管理偏松,税收流失严重,这在全省是个共性问题。也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狠抓的税收薄弱环节,必须有所突破。我们建议:第一,制定统一管理办法,对加强全省专业市场的管理进行统一安排部署;第二,加强市场的管户管理,逐户办理税务登记,可以采取一些灵活政策,降低收费,减少办证难度,通过办证,首先把户管住;第三,合理调整定额,要把专业市场的定额管理作为重点;第四,完善委托代征,凡实行委托代征的,要规范代征手续,明确代征人权责,加强对代征人的监督;第五,稽查部门应加强对市场内大户的检查,办理一批案件;第六,省局可以直接抓几个比较典型的市场,与当地一起解决一些突出问题,以推动全省这项工作的开展。同时,还要及时加强宣传,扩大社会影响。——
6、加快领导机关两个转移的步伐。——
去年对迎泽区调查通报下发后,基层对省局实事求是揭示省局工作作风问题非常欢迎,期望能够减轻对基层的压力。今年,基层反映省局工作抓得比较实在,但这次调查发现,基层接受上级和各部门各类检查的压力仍然很大。据统计,临汾市局今年1——9月份共接受各类检查65次,检查天数139天,接待人数945人,接待支出17.09万元,平均每天有半天在接受检查。
我们在临汾市调查的10多天中,该局就接待了省局5批不同的检查、督查。建议省局在加快“两个转移”步伐上作出表率,切实为基层着想,加强各项工作的统筹安排和统一协调,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基层压力。另外,建议省局对基层订的书报、杂志进行认真的清理,减轻基层和纳税人的压力。
四、临汾市局的整改情况——
临汾市局对调查发现的问题认识深刻,态度积极,整改的决心大、行动快、成效显著。——
1、统一认识,积极部署整改工作。——
10月23日调查结束后,24日该局就召开局务会通报了调查情况,随后多次召开局长办公会研究整改方案,并于26日将整改方案正式印发执行,将问题和整改措施落实到班子的各成员,具体到各科室,还针对整改措施制定了具体考核办法,并成立督查组和办公室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
2、分类落实整改措施——
一是狠抓了队伍建设,首先,清退全部助征员,11月15日以前该局已全部清退了临时人员和助征员共计204人;第二,压缩市局机关人员25人充实到基层一线;第三,在稽查局率先实行竞聘上岗,13个正副股职位从全局210人中竞聘产生,同时稽查局的一般干部进行优化组合;第四,市局下发了对股所长的考核方案,完善落实干部业务培训,将考试成绩与工资、奖金挂钩,对连续两次考试不及格的实行待岗培训。——
二是基层基础建设方面,市局加强统一管理。要求各基层单位11月1日以后,一律停止搞基建,停止自行购置办公用品、交通工具、通讯工具、一律撤消经费帐户,由市局统一管理和规划。市局在11月底前完成对基层单位的基建情况、交通工具的全面清理整顿。——
三是加强对稽查局的管理。稽查局实行选案、稽查、审理、执行的四分离,将过去单纯考核任务改为考核稽查面、查案率、结案率、检查正确率